时 间 记 忆
<<  < 2011 - 12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最 新 评 论

最 新 日 志

最 新 留 言

搜 索

用 户 登 录

博 客 相 册

我 的 圈 子

我 的 好 友

友 情 连 接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研究
[ 2009-12-1 15:42:00 | By: M6_shiny ]
 

当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变得愈加尖锐,给大学生们的成长和成才带来了较大的冲击,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目前已经引起了政府和高校的高度重视。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试行)》,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途径和方法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作出进一步的科学规范。《纲要》特别指出,为了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健康发展、落到实处,教育部将组织研究制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评价与督导指标体系,组织或委托国内心理科学的专家、学者以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际工作者对各地、各高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情况进行督导;组织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课题研究和工作、学术交流。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承载着社会和家庭的较高期望值,自我定位高,成才欲望强,但心智发展尚未成熟、稳定。目前,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大学生面临到各种各样的社会、家庭、学习和就业问题,自身发展压力普遍加大,自身心理素质面临严峻挑战,由此引发的身心问题剧增,并引起中共中央和社会各界群众的普遍关注。因此,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研究,并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心理教育策略,对提高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2006年,一项以全国12.6万名大学生为对象的调查显示,20.23%的人存在不同的心理障碍。据北京16所大学的联合报告,因心理、精神方面疾病休学、退学的人数占总休学退学人数的37.9%64.4%。有关单位对南京4所高校的一万多名大学生精神状况进行过调查,结果显示,约有25%的人有心理问题,最近由四川农业大学学生会发起的一项问卷调查也显示,95%的大学生认为“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值得重视”。南开大学一项对天津市20所高校2.3万余名学生进行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有25.26%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障碍或疾病。从这些数据与本研究的数据对比可以看出,UPI测试筛选和SCL-90测试综合分析,调查样本的心理异常的比例不超过16.85%,低于以上这些调查的结果,如果排除样本效度和信度方面的因素,这与所调查的高校对心理教育的高度重视和大量人力物力的投入分不开,由此推测,如果继续加大这方面的努力,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将再上一台阶。

根据测试结果,各相关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预约了心理有问题的学生前来咨询,并做好详细记录,从中探索心理问题的成因,为将来的心理教育提供参考,总结的成因大致如下:

1)学业压力导致的心理问题

大学学习方法的变化、知识结构的变化、管理模式的变化、生活方式的变化、空余时间的增多等,让一些大学生感到压力增大无所适从。很多学生在高中阶段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刻苦。但进入大学后,出现了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松懈,变得懒散,学习方法不恰当,学习效率不高等情况。加之课程多、英语计算机过级、各种证书考试等,因而带来自信心下降等心理问题,甚至患上考试焦虑症,引发一系列心理生理上的问题。

2)情感问题导致的心理问题

大学校园恋爱已成为一道的风景线,在这浪漫爱情的背后却隐藏着不少问题,分手、失恋、网恋、性的困惑等,其中失恋问题尤为尖锐。对正处于心理情感发展阶段的大学生来说,面对失恋的考验,初尝爱情青苹果的酸涩,往往会引发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3)人际关系导致的心理问题

这一代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个性张扬,加上传统教育模式中没有团队协作培养的课程,导致大学生喜欢单打独干,易于自我封闭,不懂如何与人交流合作。一些大学生对人际关系过于敏感。不能正确处理个人与同学的相互关系,在人群中感到不自在,自信心不强,缺乏人际沟通的技巧,与人相处时有着较强的戒备、怀疑和嫉妒心理,在人际关系上存在着种种困惑。

4)贫困因素导致的心理问题

高等教育实行收费教育,经济贫困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大学生中的贫富差距也比较突出。家境富裕的学生一年开销在3万至5万元,而家庭贫困的学生甚至连基本的生活用品都无法保障,如此巨大的贫富差距给今天的大学生造成了巨大的心理落差,让贫困同学产生非常复杂的心理。同在一所学校,同在一个班级、同在一个寝室,却过着天壤之别的生活,这无疑会在同学之间产生一道分水岭,让贫困同学产生心理失衡,一些家庭经济条件好或各方面相对较强的学生没想到或不愿与这些学生沟通,甚至有意无意地对他们进行伤害,加剧了他们的人际关系不适应感,严重的可能引发伤害自己或他人的恶性事件。

 

针对以上心理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结果和心理问题的成因分析,可以采取和加强以下几方面的策略:

(1)在学校的有关重要评估中设置相关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指标。

许多学校已经设立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机构,也制定了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细则,设立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机构,具体负责协调和组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但除了心理课程和心理个案咨询开展得比较正常外,大部分高校都存在其他心理教育活动尚未制度化。今后的工作,应进一步完善和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体制,探索出以课堂教学、课外教育指导为主要渠道和基本环节,形成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紧密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网络和体系。力争心理教育课程设置、心理咨询、心理团体辅导、心理拓展训练等要制度化、规范化。在学校的有关重要评估中设置相关心理健康教育的指标,以此形成促进保证机制。

(2)构建内容涵盖大学生在校生活和校外生活的各个方面系列心理教育课程。

目前各学校比较成熟的心理教育课程有《大学生心理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今后应进一步构建内容涵盖学生在校生活和校外生活的各个方面,覆盖自我认识与评价、生活适应与发展、人际关系与调适、智力发展与学业、情绪变化与调控、恋爱情感与升华、职业规划与准备、心理挫折与应对等诸多课题。如果有可能,可以根据不同专业开设系列心理课程,由不同专业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修。也可以通过讲座、团体辅导的方式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帮助。

(3)从经费上确保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建设与发展,开辟心理拓展训练场所。

配备的专职心理咨询与辅导教师的师生比应不低于13000,使得学生就近能够得到合适的心理咨询与辅导服务。学校应从经费上支持专职心理咨询与辅导教师参加各种心理专题培训,并考取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提高学校心理教育与咨询的水平。学生辅导员也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骨干队伍。学生辅导员应该在上岗之前接受一定的辅导心理学的专业培训,掌握基本疏导学生心理问题,以及能够比较有效地影响学生认知和行为状态的心理辅导理论与方法。比如团体辅导知识就对辅导员组织主题班会活动有很好的帮助。加强硬件建设,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场地、器材、经费等保障条件。比如心理拓展训练很多活动都需要必要的器材,而许多学校这方面就相当缺乏,很多活动无法组织和开展。

(4)切实加强心理健康的宣传工作

宣传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重视程度。因此,应利用各种途径宣传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及相关的心理健康知识。如利用校园的广播、网页、宣传栏或者通过开展与心理健康有关的活动等等。以发展健康的校园文化,形成了健康的文化氛围,这样将大学生置于良好的环境中,从而促进其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心理素质是人才素质的基础,大学生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便无法很好地完成学业,更无力承担未来建设祖国的责任。只有心理健康,大学生的德、智、体、美才能得到全面发展;只有心理健康,才能不断增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发表评论:
 
天涯博客 天涯博客
天涯博客欢迎您!